(原标题:蚂蚁金服被罚的背后)
靴子终于落地。
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相关控股股东、负责相关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被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与蚂蚁金服同时,以腾讯为代表的其他公司,同样亦得到了处罚。
虽然外界对此早已有所臆测,但是,等到真正的处罚下来,依然还是引发了不少的震动。对于蚂蚁金服因何被罚,其实在有关公告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公告显示,蚂蚁集团因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被罚1.75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蚂蚁集团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包括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被罚没合计超37.62亿元。
另据浙江证监会公告,对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处以7368万元罚款。
可以看出的是,蚂蚁金服被罚,基本上与其违规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关。说到底,蚂蚁金服仅仅只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却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做了那些需要正规金融公司才能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蚂蚁金服被罚,更多地是一次对于平台经济的校正,特别是对于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的正本清源。可以预见的是,以蚂蚁金服被罚为起点,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平台型金融模式将会真正从野蛮生长期,进入到规范发展期。
因此,认识到蚂蚁金服被罚背后的内在原因,对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金融,不应是收割流量的工具
观察蚂蚁金服被罚的原因,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的被罚几乎都是与其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违规营销和销售金融产品以及违规获取用户信息有关。说到底,蚂蚁金服还是借助自身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特别是借助自身对于用户和流量强大的影响力,做起了收割用户和流量的买卖。
难道互联网金融真的应该如此吗?很显然,这是极大地低估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其他的金融类型也罢,它们都不应该仅仅只是收割用户和流量的工具和手段,而是更多地应当充当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去助力用户和消费者去追求美好生活。
欲要实现这一点,仅仅只是一味地去销售金融产品,仅仅只是一味地去撮合和中介金融服务与消费者,很显然是不行的。它需要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玩家们更多地深入到实体经济当中,通过对于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支撑和改造,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去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回顾互联网时代的蚂蚁金服的发展,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仅仅只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以销售、营销为代表的撮合和中介上,而没有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收割流量的工具和手段,偏离了金融本身的价值与原始奥义。
互联网金融,不应是互联网的极致体现
在那样一个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年代里,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开始做互联网金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来建构自身的业务闭环。不得不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确让互联网玩家们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得不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互联网玩家们的发展的确进入到了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然而,如果将互联网金融看成是互联网发展的终局,甚至是互联网发展的极致体现,其实是极大地低估了它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的。
透过蚂蚁金服被罚,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底色的存在,而是应当是一种以金融为底色的存在。因此,当蚂蚁金服被罚,我们需要更多地反思的是互联网模式,特别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的本质。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其他类型的「互联网+」模式也罢,它们的终极目的地依然还是要回归到相关的行业上,特别是要回归到实体经济之中,只有真正用实体经济的底色来定义自己,只有用实体经济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它们的发展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因此,互联网金融,不应当是互联网的极致体现,而应当是一种以金融为底色的存在。既然是一种以金融为底色的存在,那么,互联网金融就要不断地健全自身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不断地以金融的标准来要求自身,来规范自身的发展。当互联网金融真正用金融的标准来看待自己,来发展自己,并且真正用互联网的手段来让这样一种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的时候,它才算是真正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当下,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玩家,特别是以蚂蚁金服、京东科技为代表的玩家们开始更多地用科技的手段不断地强化与完善金融的标准,开始用科技的手段不断地找到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其实真正这样一种发展现象的直接体现。可以预见的是,只有真正用「金融」的底色来定义自身,只有真正用科技的手段来完善自身,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不应是金融的线上平台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再去回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难看出,它本身并未给金融带来太多本质性的变化。如果一定要找到变化的话,它仅仅只是将金融产品售卖的渠道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相对应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也只不过是一个金融的线上平台。
不得不说,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逐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对接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于此,如果仅仅只是将互联网金融看成是一个平台,而没有真正给金融本身带来根本性的变革,那么,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依然仅仅只是一个金融风险的放大器,依然仅仅只是一个金融产品的「售卖机」。
很显然,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与其他类型的互联网物种,并不太多区别。然而,如果互联网金融无法给金融本身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仅仅只是一个线上的售卖平台,那么,在它的一步步的去中间化的操作之下,金融行业的风险非但无法得到有效的管控,甚至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很显然,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这一模式,其实是与金融本身的逻辑和规律是背道而驰的。
对于互联网玩家们来讲,它们需要更多地去助力金融运行体制的完善,它们更多地需要去从内在去改变金融行业本身,通过金融行业的由内而外的深度改变来获得新的发展,实现金融行业的改头换面,最终完成金融的蜕变。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真正去做,并且真正去付诸实现的方面。
回顾以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们并未真正发挥其自身深入改造金融行业的角色,而仅仅只是将自身定位成为了一个撮合和中介的平台,并且仅仅只是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来对用户进行收割。很显然,这是与金融和科技的正确关系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它必然会让金融的发展带入到风险较大的发展阶段,必然会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挣脱金融的准绳,进入到一种脱缰的状态。
只有真正将「互联网」看成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让它去助力金融的进化与完善,并且让它尽可能多地去实现金融的本质和作用的最大化,才是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玩家们真正需要做的。因此,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做平台,而忽略了对于金融内在的重塑与改造,最终让金融的风险进一步放大,才是导致它必然会进入到死胡同的关键,才是蚂蚁金服们被罚的关键。
结语
靴子终于落地。
回顾蚂蚁金服的被罚,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更多地投射出来的是,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曲解和应用。正如很多人将互联网金融看出是互联网发展的极致体现一样,其实透过蚂蚁金服被罚,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互联网模式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也好,抑或是其他的互联网模式也罢,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到实体上,还是要落脚在具体的行业里。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它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实融合,它们才能真正跳出零和博弈的怪圈,真正进入到虚实融合的新产业时代。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行业研究专家,知名KOL。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行业观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孟永辉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182058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